原鄉
為了記錄旅行,我開始接觸攝影。而接觸了攝影,我卻又透過鏡頭,看到這個在我身旁一直被我忽略的福爾摩沙,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麗秘境。我把這些不用出國也能得到的美景,用影像跟文字當紙筆,希望島上的每個子民也能注意到身旁隨手可得的瑰麗。
原鄉系列是我大一時隨筆寫下關於故鄉的點滴。或許文字並不成熟洗鍊,卻是我當時最真的心情!
一、
鄰居的老阿公總愛瞇著眼,笑吟吟地訴說著屬於他年代的清澈小溪。溪裡到處可見的魚兒,彷彿成了他滿臉皺紋的最佳見證。常時小小年紀的我,只能歪著腦袋瓜,想像著那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世界。怎麼就是想不透,令人作噁的水溝曾經清澈,甚至有小魚悠游其中……。
就這樣,十餘載的年少時光,在阿公講古的沈吟中飄然而逝。
為了求學而離開鄉間的我,雖然在都市繁華中打滾,耳際卻始終縈繞著老阿公的故事,心底也未曾遺忘過故鄉的點點滴滴。這才發現,幼時接觸的田園鄉林,縱使遠不及阿公形容般地靈秀清逸,卻一直是我腦海中刻劃的古老原鄉。於是,我憶起了年少時與花鳥昆蟲的神交,也憶起了日月星辰在原野間特有的景致,一切都歷歷在目,宛如昨日。
二、
該從小時侯住在田尾公路花園說起吧!
我大半的童年,都是屬於田尾奶奶家的回憶。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附近人煙罕至的墳場。是少不更事吧!我似乎不曾懼怕過鬼魅的怪談,常常背著大人偷偷在墓地間穿梭,因為那兒的蟋蟀又大又兇,是鬥無不勝的飛將軍。然而,每回只要被奶奶知道,總免不了討一頓打,然後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被認為帶有晦氣的蟋蟀遭到放逐。
公路花園的夜間,向以菊花夜照聞名。夜照菊花為的是延遲其開花,讓花莖能長到一定的高度,同時也用以控制其開花的時間,這樣才能四季都有菊花出產。年方五、六歲的我,從小就認定它是一種愚笨至極的植物,居然連燈泡和太陽都搞不清楚。年歲漸長,對菊花的不屑彷彿根深柢固,但每次到了華燈初上之時,我便會想起以前的田尾,一顆顆黃澄澄的燈泡,儼然成為我童年的明眸,代我收盡鄉間田野的萬般風情。
由於田尾古有花鄉美譽,耳濡目染下,除了笨菊花外,我也成天與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為伍。爺爺常牽著我,指著圃中的花卉教我識別。康乃馨、繡球花、玫瑰……。上次在台北建國花市中又見它們芳蹤,價格令人咋舌,風采卻是不減當年。我望著這些拼湊成我孩提時代的彩色回憶,竟然兀自出了神……
雁度寒潭,雁過潭不留影;
風吹疏竹,風過竹不留聲。
對我而言,愚笨的菊花也好,嬌豔的玫瑰也好,即使我已離開了十餘年,他們還是留影又留聲。
三、
如果百花是點綴我生命的彩色顏料;那螢火蟲,便是高掛在我心靈原鄉的小小燈籠!
還住田尾的時候,奶奶常告找我,火金姑是為孤魂野鬼引路的使者,大概是怕我又跑到墓地裡抓螢火蟲吧!在我幼稚的想法中,這種自備照明設備的小傢伙,要比菊花聰明的多,心裡也就格外的喜歡。
鄉下人習慣在星子滿天的仲夏夜裡講古乘涼,偏偏我從來就對那種張家的牛和李家的鵝打架的八卦不感興趣。於是大人們天南地北,我就逕自跑到田裡,觀察那些只能看而不能抓的米粒般小光點。說也奇怪,流螢點點,看久了竟拖曳成數條光線,有好幾次我就看著光點成線、線織成網,在田埂上幾乎沈沈睡去,直到大人來找我為止。
後來聽了囊螢夜讀的故事,心裡對這神奇的小傢伙更是好奇,顧不得奶奶的告誡,便抓了近二十隻螢火蟲想效法古人,結果螢火蟲死了大半,亮度卻連黯淡的星光都比不上。有好一段時間,我為了那死去的小蟲自責不已,也害怕沒人引路的孤魂野鬼會找到我頭上來……。
前幾個禮拜又回田尾,乘著晚涼想到田裡看看這些小小燈籠,誰知數目竟大不如前。螢火蟲是種對環境很敏感的昆蟲,這幾年經濟的開發加上農業的使用,幾乎使得火金姑們銷聲匿跡。造物主若是看到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了一己私利而大興土木、破壞環境,恐怕也會黯然拂袖而去吧?
四、
搬離田尾前的童年時光,我幾乎就是整天與花草為伍。有時和鄰居玩伴捉些甲蟲、蜻蜓;有時逗弄家裡養的兔子、鴿子;有時便在草叢間披荊斬棘,構築自己想像的夢幻王國。園林生活的野趣,讓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剛到都市念大學時,總很不適應嘈雜的生活。繁華的天空老蒙上一層陰霾,看不到大雁遨翔;灰色的建築林立,沒有油綠綠的稻田,也沒有白鷺鷥佇足。常在車水馬龍的喧囂裡想起鄉野的謐靜,想起青蛙蟋蟀的嘶鳴。赫然驚覺,燈紅酒綠的背後竟是如此空虛寂寥!
我迷惘了……。
是我放棄了大自然,抑是大自然放逐了我?
星斗稀,鐘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溫庭筠 更漏子–
次我在校園裡撿到一隻折翼的鴿子,恐怕是頑童用彈弓所為。傷口汨汨地流出血來,咕咕的悲鳴彷彿是淒厲的控訴。我想到以前在奶奶家養的那窩鴿子,忽然覺得牠們活在鄉下是種幸福。
五、
鴿子其實是很聰明的動物,小時候總覺得照顧牠們要比伺侯那些笨菊花來的簡單得多。因此我寧可自告奮勇地餵牠們飼料,也不願隨爺爺下田開那菊花燈。自然而然的,這些鴿子很聽我的話。
早期鄉下養鴿多是用來參加比賽,那時賽鴿沒那麼大規模,賭鴿子的風氣也不盛行,不過卻是農忙之餘年輕人的一大娛樂,也堪稱庄裡的大事了。我養的那幾隻鴿子,便在老爸訓練下成了賽鴿裡的「麥可喬丹」,每次比賽都贏回好幾袋飼料。常有鄰居的小伙子出價來跟我們挖角,但是鴿子好像有感情一般,賣出去後兩三天就自己飛回來。更有甚者,居然到了新主人家不吃不喝,弄得買主沒輒,只好一手退貨,一手退錢。
不過,鴿子裡也有些較笨的,我們便常常仗著自己家鴿子聰明伶俐,到處招搖撞騙。怎麼騙呢?傍晚時,常有人趁著天色未暗訓練鴿子飛行,等黑壓壓的一大群飛到我們三合院上空時,使趕緊把自己整窩的鴿子放上去,一片混亂中,再把自己養的叫回來。於是,有些別人家愣頭愣腦的鴿子便會一起飛下來,久而久之,家裡的鴿舍真是「鴿丁興旺」啊!當然。夜路走多了也會碰到鬼,當我們的鴿子跟著別人跑時,只好趕快騎腳踏車去追,到別人家裡把鴿子要回來囉!
搬家之前,為了安頓這些鴿子也花了我們不少心思。與其放在田尾任其老死,倒不如把牠們送給愛鴿人士。結果牠們一再戀家般地飛回來,甚至還帶著別人的鴿子,弄得我們啼笑皆非。其實我心裡也不捨,只不過過新家實在沒有鴿舍啊!一直覺得這是屬於動物的靈性,以前我也不懂,等到我離家越遠,才發現思念越切時,自己彷彿成了鴿子的翻版,對成長的環境有著深深的眷戀。
折翼的鴿子,我可以為牠縫合包紮,傷癒之後又可以飛回老家。
無家可歸的鴿子,雖然可以自由飛翔,卻只能到處流浪。
我該慶幸,即使身在異鄉,卻不曾失去過溫暖的家。
六、
都市,使是我暫時落腳的異鄉。
每次看著窗外的霓虹閃爍,我都會做著回歸田園的夢。然而都市生活的種種,確實也給了我全然不同的生活體驗。
有時侯我常常在想,都市吹奏的高科技進行曲並不是刻意要和大自然的原野之歌產生不和諧的,之所以格格不入,實在是因為身陷現實生活的桎梧啊!以我為例,雖然不見得想從醫,但走上了這條路,加上年幼時見到鄉下醫療資源的缺乏,心裡還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服務鄉里。然而,在我學醫的過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常用的白兔、鴿子、白老鼠、青蛙,往往一次實驗下來都要犧牲數隻。這些小動物幾乎都是我小時候的玩伴,如今我卻得現手屠殺牠們,而且是用各種慘絕人寰的手法。依實驗要求,有時我得為他們注射毒藥,測試牠們在痛苦掙扎中死去的時間;有時我要為某些動物去大腦,或去腎上腺,殘酷地觀察其受損後的生理機能;有時我還必須切斷牠們的脊髓,看看半身癱瘓的情況……,聽著牠們的哀嚎,我儼然成了動物界的納粹。實驗結束時,同學們常推辭由誰為牠們了結餘生,我總是自告奮勇地當劊子手,把牠們丟進麻醉罐,或是在牠們血管中注入空氣,因為我再也不願看著牠們為了已失去的生理機能而多受一分鐘苦。
很多無奈便是如此,人類面對矛盾時,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如果那些動物沒有犧牲,我們便無法測試藥物的毒性,也無法了解動物體的生理機能與構造,總不能拿活人來做實驗吧!人類貴為萬物之靈,因有崇尚的人權而偉大。而小動物則因為動物權較卑賤而壯烈成仁為人類謀福利。這樣或許不公平,卻是不爭的事實。既然無法避免,怎樣才能讓牠們的犧牲有價值,怎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虐殺動物,才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如果有一天,小白鼠高度進化而主宰世界,我想,人類恐怕也會成為牠們的實驗品吧!
七、
高科技生活的矛盾,其實也跟人類和小白鼠的問題一樣,是座永遠無法平衡的天秤。為了生活的便利,我們用核能及火力發電,卻污染了環境;我們用石油、推展石化工業,更進一步破壞環境;我們築起了高樓與街道,卻犧牲了綠色的草地及生長其上的動植物;我們生活上必須用紙,於是砍伐了亞馬遜河的雨林……,現代的高科技,便構築在許多大自然的退讓之上。而這許多的兩權相害取其輕累積在一起,便成了大自然的怒吼:土石流來了、山崩了、臭氧層破洞了、動物絕跡了……。
我相信,人們在開發環境的同時,必定經過審慎的評估。然而許多連鎖反應卻是當初始料未及的。為了彌補已造成的問題,也為了不重蹈覆轍,我們有必要徹底反省。縱然不能面面俱到,總也需差強人意。
望著都市裡灰茫茫的天空,我思索著。住在城市裡,享受最便利的科技,卻得呼吸不新鮮的空氣,看不到青山綠水,而且要面對人際關係的疏離。我突然覺得都市人也是鴿子,跟鄉下鴿子不同的,這種鴿子有家可回、養尊處優,只是沒有寬廣的天空可以遨遊。
八、
不過,總是有些事情值得慶幸。最近不時聽到城市綠化的口號,人們彷彿對生活品質有了新的自覺。因為如此,我才有辦法在喧鬧中覓得一處處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常在悶熱的午後,到這些都市裡刻意點綴過的綠地,重溫那失落已久的戶外野趣;有時則起個大早,漫步在市立公園裡,看看打太極拳的公公婆婆;或是走到池塘邊,逗弄一下晃頭晃腦的水鴨。每當我走在綠地上,聽到知了的嘶嗚,看到幾隻蜻蜓、蝴蝶,都會令我雀躍不已。都市喧嘩的林林總總,彷彿變得零零落落,剎時間好傢看不見也聽不到了。
當我拍拍褲子上的砂粒,滿足地告別這一切讓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景物時,整個人又振作了起來。燦爛的陽光下,鮮明的影子好像也發著光,就像我小時候無憂無慮的身影……。
我終究還是屬於大自然的!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 菩薩蠻–
我雖未老,卻不得不離開美好的原野。其實,只要心裡未曾遺忘,何須擔憂尋不著秀麗的風光呢?
九、 曲終
老阿公的故事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桓,那是他回憶中最原始的故鄉,也是他用七、八十年的生命和大自然對話的結晶。小時候的我,對他話裡的世界充滿了憧憬。然而,當我年歲漸增後,倒開始懷念起屬於自己的原鄉了!縱然年幼時的水溝不清澈,惡臭的污泥中有著怵目驚心的粉扛色福壽螺卵,但這些回憶卻是結結實實的。懷念著伴我成長的一景一物,那些花花草草、飛禽走獸也許不比阿公年代的樸實自然,但在我心裡卻是最真最純的回憶。
然而,有些事物一直在變……..。
二十年前,美國名生態學家卡特小姐在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曾大膽預測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將造成的衝擊,結果被時代雜誌斥責為「危言聳聽,淆亂人心」。二十年後的今日,她的預言卻一一實現了,就如同我感受到環境的劇烈變動一樣。每次回鄉下探望爺爺奶奶時都會發現,環境污染的魔爪似乎連窮鄉僻壤也不肯放過。
有一天,我也會像老阿公一樣子孫滿堂,也會笑吟吟的告訴小朋友屬於我的過往。但我毫不希望他們羨慕我的世界,因為這大自然的一切都應該由他們親眼見證。我好希望,他們能跟我一樣在原野上奔跑、在花草間穿梭,希望他們能看到螢火蟲和星子交織成的光芒;也希望他們的天空永遠蔚藍,永遠有飛鳥自由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