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比終章- Kinderdijk 小孩堤防
荷比行的最後一天,適逢阿姆斯特丹五年一次的帆船節,我們陷入了要重回阿姆斯特丹還是到小孩堤防看風車的困難抉擇中。
厭惡人擠人加上來荷蘭沒好好參觀過風車,我比較屬意小孩堤防單車一日遊。貓夫人、傑和玲也就順著我的意思, 兩個家庭往鹿特丹的港口前進。
小孩堤防離鹿特丹不遠,可以選擇開車、搭車、或是像我們一樣到鹿特丹搭船前往。因為有三個小鬼頭,搭船比起單調的汽車旅行更合他們的意。而且鹿特丹港口就有寬敞的地下停車場可以停車,對安排旅行而言相當方便。
交通船不小,可以直接把腳踏車牽上船。但聽說小孩堤防就有單車出租,所以我們也樂得輕鬆,先上船再說。候船時看到不少一身勁裝的單車騎士,牽著高檔的公路車等候。這趟荷蘭行,最令我驚訝的是整個國家對於單車道的建構及對於單車騎士的友善,完全把單車當成常規交通工具,而不只是運動健身而已。如此不只減少污染問題,也讓國民都有很不錯的體能!心裡暗暗期待有閒有錢的話,有朝一日能來這裡騎車環荷!
鹿特丹往小孩堤防的交通船港口街景
鹿特丹往小孩堤防的交通船waterbus
鹿特丹往小孩堤防的交通船waterbus
幾十分鐘的船程,雖然風不小,卻不顛簸、沒有任何暈船的感覺。小孩堤防下船處的對面就是一個小紀念品店,供應輕食點心飲料、同時也提供單車出租。
一行人租好單車,就興高采烈地往提防小路騎去。因為四輪的小朋友單車只剩一台,年紀最長的貓小子只能騎兩輪最小號的單車。但荷蘭人人高馬大,連最小的兩輪兒童單車對貓小子都還是嫌太高,對於剛有能力騎兩輪車的他而言是一大挑戰,加上荷蘭人連淑女車都騎得相當猛,貓小子這樣的技術在路上用險象環生都不足以形容整個過程的驚險,幾度幾乎就要釀成嚴重的追撞。身為老爸的我,決定在折返點把挫折不已的貓小子先用另一台可載人的單車載回去,然後再回頭,邊騎自己的車邊牽貓小子原本的童車回去。雖然弄得氣喘吁吁,總算毫髮無傷全身而退。
一到小孩堤防就看到復古的老爺車。車主是位和善的老伯,看到小朋友們好奇的樣子,直對我們揮手微笑。
小孩堤防有自行車出租,最小的尺寸大概像這樣。好像也有輔助輪版本的,不過被租完了。剛會騎兩輪車的貓小子只好硬著頭皮上路。
小孩堤防的風光保持得很原始,並不是個刻意人工雕琢的風車樂園。在這裡可以看到數目可觀的風車群。
小孩堤防風車群
在小孩堤防可以徒步或騎車。但整個風車群佔地甚廣,建議大家還是騎車吧!像我們帶著小朋友同行的。中途還要停下來野餐,才有力氣繼續上路呢!
時間過得好快,十幾天的日子轉眼就過。在最後一站小孩堤防留下貓家族合影。
一般觀光客來荷蘭會選擇兩個地方看風車,小孩堤防是一個歷史風車群,比較天然、貼近荷蘭人自古以來使用風車的日常生活狀況。另一個景點則是荷蘭村,是類似民俗文化村的人工景點,雖然有比較好的旅遊可近性跟設施,卻少了點天然的風貌。我們沒有去過荷蘭村,但是在小孩堤防騎車閒逛,看著戲水的孩童和野鴨,吹著涼爽的風,和好友閒話家常,用這樣的單車小旅行當成這趟荷比行的結束,真是再好不過了!
另一個參觀小孩堤防的方式是乘船。有幾戶人家是自駕小艇來此遊覽。但我似乎沒發現出租小艇的店家。
風車群和當地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引人駐足。
壯觀的成排風車群
小孩堤防遊船
關於小孩堤防的介紹,以下節錄自Wiki,供各位參考。
Wiki:
小孩堤防(Kinderdijk)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一個村莊,部分屬於新萊克蘭(Nieuw-Lekkerland),部分屬於阿爾布拉瑟丹,距鹿特丹東面15公里。
小孩堤防坐落在萊克河與諾德河交匯處,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系統,是荷蘭最大的風車系統。小孩堤防風車群已成為成為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關於小孩堤防(Kinderdijk)的得名歷史有許多故事。最初這個村莊的名字是「埃爾斯豪特」(Elshout)。
1.最著名的有關小孩堤防得名的故事上溯至1421年,大聖伊莉莎白洪水(St. Elisabethsvloed)中。在1421年的聖伊莉莎白洪水中,Grote Hollandse Waard被洪水淹沒,而阿爾布拉瑟沃德(Alblasserwaard)圩田則倖免於洪水。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後,洪水消退之時,有人去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堤防(levee)察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搶救回來。他看見遠處有個木製的搖籃漂浮著。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活著,但當它漂近時,有人看見它在搖動。當搖籃漂得更近時,有人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使它保持平衡,以防止水進入搖籃。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的未見水痕的嬰兒。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貓使其平衡並漂浮。這個民間故事和傳奇已經被發表在一本英文書"The Cat and the Cradle"(Meder 2007; Griffis, 1918)中。
2.另一個故事說,小孩堤防是因由童工修造而得名。
3.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位Jan住在一個離這裡很近的大住宅里。Jan有許多孩子,所以被稱為「Jan der Kindere」(小孩的Jan)。後來,人們將他住過的這片地方稱為「小孩堤防」(Kinderdijk)。
4.又有一個解釋是該堤防比周圍其他的堤防要矮。這個較小的堤防就被稱作「小孩」了。
來小孩堤防這天天氣大好,這在氣候多變的荷蘭是很難得的!
後記:這是我們第一次帶著貓小子到歐洲,也是第一次體驗需要許多體力才能完成的自助旅行。他自小雖然常被我們帶著飛來飛去,但多半是探親訪友的定點行程,或是不需體力及大腦的海島度假。雖然在排行程時我已經刻意把景點減少,貓夫人卻還是抗議帶著孩子這樣子仍舊太累。無論如何,過程中雖偶有不愉快與小爭執,還是很慶幸我們平安愉快地完成這趟行程。
在此要再次感謝陪了我們兩個週末的傑和玲,帶我們體驗了不少在地美食,還有貓小子兩個小玩伴的陪同讓他不孤單,我們第一次的全家歐洲行才能盡興而歸。謝謝你們!
告別風車群,我們搭船回鹿特丹。好友們提議在這家Vapiano用餐。印象中在信義區有吃過同樣店名的義大利餐廳,不知道是否為連鎖餐廳,但口味相差很多。鹿特丹這家比較道地,生意相當好,用餐時間一位難求。
這家餐廳令我念念不忘的義式海鮮燉飯。米心是我喜歡的、恰到好處的硬度,海鮮食材也相當新鮮。或許是用的米不同,離開歐洲總是很難吃到這種口感的燉飯。
帶著貓小子踏上歐陸的第一次旅行圓滿落幕,還是要再次感謝傑和玲的招待。讓我們的荷蘭比利時之旅精彩無比!
全系列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