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空城?
好久沒上來,幾乎忘了自己還有這個版。一直處在準備考試的狀態之中,三天後要口試。接下來喘口氣休息一、兩個月,如果「有去讀」研究所,又要面對一年考四次試的痛苦日子。
都快滿三十了,為什麼還是不斷地在讀書、考試呢!竹科的同學一樣年紀都已經存款滿滿,我過著一樣辛苦的日子,卻還是有點孑然一身的無奈。是我玩太多了、敗了太多的攝影器材?還是,根本走錯了路?
最近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拍成偶像劇的侯文詠版白色巨塔。回憶六、七年前初次看到那本小說時的驚訝與感動,也無奈於現實環境的益發不友善。
當我慢慢發現自己蠻喜歡開刀,也可以把開刀技巧發揮得不錯時,才知道臨床實務對我的吸引力實在遠大於寫那些言不及義的論文(我說的是我自己寫的,沒有污衊其他醫師大作之意)。但是現實的環境,扭曲的保險制度跟奇怪的醫院評鑑模式,硬是逼得我不得不認真考慮「讀書」這件事。
我可以選擇走入基層,甚至是西進,遠離這個奇怪的環境、遠離如同枷鎖纏身一般的學術壓力。但是,我有興趣的次專科、手術,卻又非得待在醫院才能作。為了待在醫院,我必須茫然地寫著論文、付高額學費讀研究所甚至拿博士學位,而且忍受待遇一再調降的風險(健保沒錢,就砍醫院的給付;醫院盈餘變少,就砍醫師薪水!)生活,一定要這麼無奈嗎?
自問是個對病人還不錯,也很關心病人的醫生。我要的,也只是卑微地做好臨床工作,利用一年僅有14天的假期出國走走、照照相。如果這點小小心願,都得附加沈重的學術壓力外加可能陪上假期的風險,那我自己都不曉得還能撐多久了!
還是,放棄這些有興趣但不賺錢的刀。乾脆開業去當個眼藥水醫師,或是只開經濟價值高的、甚至自費的刀?這樣,不是更扭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