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shock 文化衝擊
第一天進入杜克大學的開刀房,就被他們第二年研修醫師精湛的開刀技術大大震驚。
「台灣完蛋了!台灣的年輕視網膜醫師怎麼跟這些美國young brilliants互別苗頭?」這是我立即閃過的念頭。
台灣的醫學系至今仍是多數成績最好的學子們的第一志願。而眼科則是醫學生們最熱門的專科選項之一。在這之中,又只有想待在醫院發展、不怕視網膜急難重症的眼科醫師會選擇視網膜這個次專科。這些年有個強烈的感覺,願意選擇視網膜這個次專科的年輕醫師,個個都是萬中選一的菁英!(純粹個人感受,希望其他專科或次專科的同業們不要覺得被侮辱,那不是我的原意。)
在美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狀況。某個手術日,剛好是美國視網膜專科招收研修醫師的面試日子,杜克大學的視網膜專科訓練又是全美最頂尖的幾個計畫之一。小兒視網膜科及OCT大師T醫師在開刀空檔中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只能收兩個研修醫師。但每年有來自全美各地名校名醫院一百多名眼科住院醫師報名,如何挑出那兩個人實在是很困難的工作!」(T醫師是我此次訪學收穫最多的role model,不只教我很多,她對這份工作的熱忱甚至重燃起我對小兒視網膜次專科的熱情!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她。)
Duke視網膜進階課程AVS Course最後一晚,跟橫濱大學的K教授,杜克的T教授,哈佛的教授跟來自日本及尼加拉瓜的fellows合影!幾位教授都對我的職涯有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是此次訪美意外的收穫。
後來有機會觀察到第一年研修醫師做手術,我才發現他們是如何讓一個研修醫師在一年內突飛猛進的!說穿了不值錢!就是……
極為嚴格的基本動作要求(打地基)!之後給予大量的手術機會(練經驗)!
記得這個順序,倒過來就完全不行!基礎不穩就開始手術,只是害了病人也可能毀了一個醫師的自信!
很不幸的,亞洲國家很多醫院的訓練是沒有前面打地基那一項的,當然這牽涉到很多文化及醫療保險給付的不同,不能純粹以美國的月亮比較圓來解釋。
杜克的視網膜研修醫師,一年平均有超過四百台以上主刀視網膜手術的機會,主治醫師全程在旁邊教學及指導。第一年的研修醫師,從很基本的開關傷口,訓練非慣用手(大多數人是左手)的穩定度,以及處理玻璃體的幾種基本手法,都被非常嚴格要求!嚴格到我都汗顏,要我上去用非慣用手做出所有主治醫師的指令,我都不敢說可以完全令他們滿意!
等到基本手法都會了,才透過大量的實戰經驗,學習在不同困難狀況下解題!這時候因為所有的手法都純熟了,可以執行大多數主治醫師下達的指令,研修醫師也從這之中學會不同病況下要用哪種手法動刀。這樣的進步是極其驚人的!
抬頭3D視網膜手術訓練,任何新的技術,都要在wetlab進行大量的練習,才在病人身上操作。嚴謹的訓練態度不容一絲馬虎!(於Duke視網膜進階課程AVS Course)
於Duke視網膜進階課程AVS Course中練習新的縫合式人工水晶體植入方式。
同樣的場景不只在醫院,當我帶著兒子參加美國的游泳隊和籃球隊時,也發現一樣的情形!
以游泳為例,小朋友們訓練時,一開始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練分解動作,從划手踢水到蝶腰,不斷地重複訓練,這個時期教練並不以游得快為目標,而是著重在正確姿勢的建立。而台灣很多游泳隊還是古法煉鋼一開始就大量的間歇訓練,靠自己抓水感,卻不見得如此重視姿勢雕琢,常常因為操得兇體能改善所以剛開始進步很快,但姿勢不完美卻導致之後的進步趨緩。
貓小子訓練的場館,UNC的NCAC游泳隊。很多人知道UNC是喬丹母校,籃球名校。除了籃球以外,對任何運動技能的訓練,這裡都同樣重視基本功的重要!
州內幾個泳隊每隔幾周就有友誼賽,參加的小朋友很多!水準也很高。並沒有特別強調名次,連頒獎儀式都沒有。但每個參賽過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成績登錄,教練的要求是把基本動作做好,每次友誼賽自己的成績要有進步。這種打好底子,跟自己比賽的精神,坦白說和亞洲地區的教育方式很不一樣!
籃球訓練也一樣,週間訓練著重各種基本動作,週末友誼賽則是跑位戰術的練習,非常強調團隊合作的精神!Btw,非裔美國人的運動能力真心強大啊!在這個年紀的孩子就看得出差別了!
這種重視基本功的觀念體現在美國許多教育環節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確實給我很大的衝擊。
長期浸淫在美劇及好萊塢電影之中,加上許多好友住在美國,在北卡這半年,美式飲食或美式生活都沒有帶給我太多震撼。在醫院裡真的學到什麼很厲害的手術技巧嗎?倒也未必。但他們訓練醫師及訓練孩子的方式,卻給我最大的衝擊!同樣的訓練模式也可以在實驗室及其他地方觀察到!這或許才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吧!
還有一點,別被美劇裡大都會男女們的紙醉金迷騙了!在美國很多熱門行業,包括醫師,都是燃燒生命在追求卓越的!以眼科門診來說,他們的病人數是我的三分之一,但平均花在每個病人身上解釋及檢查的時間,是我的三倍以上。因此即使當到主治醫師,在醫學中心一天的行程仍往往是早上六七點晨會,七點半開始看診或開刀,忙起來會超過晚上五、六點,中午很多醫師不休息也不用餐,只靠灌咖啡度日。接著晚上可能有外賓演講或住院醫師教學,做研究的醫師在教學後晚上繼續進實驗室挑燈夜戰也不在少數!頂尖的醫療水平是在這樣的極端努力鍛造出來的!
有新聞說全美視網膜醫師的平均年薪超過六十萬美金,是最高薪的幾個次專科之一。雖然不知真假,但我發現即便如此忙碌,因著對這個職業的熱情與追求頂尖的理想,就算滿臉倦容行程滿檔,多數視網膜醫師還是樂在其中!某些層面對於已經burn out的我,是很好的激勵。怎麼在繁忙之中找回自己選擇這個專科的初心、怎麼重新定義人生的價值及目標,是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若能給我六十萬美金年薪或許是最好的誘因啦!大誤XD。)
Journal club與Duke retina faculty及fellows合影。
Duke AVS Course與來自全美各地的surgical retina fellows合影!